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乐毅通讯员刘涛何能)“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当年主席留下的名句使武昌鱼名扬中外、香飘万里,成为湖北的一道当家名菜。但现在,武昌鱼不复当年肥美的实际,却摆在了很多水生生物专家的面前。
本年是武昌鱼(学名团头鲂)命名60周年,昨日在华中农业大学举办的团头鲂学术研讨会上,众专家直指人工饲料过量投喂是导致武昌鱼肉质退化的主因。而专家也泄漏,为了保住武昌鱼的甘旨招牌,我省从本年起开端调整武昌鱼的食谱结构,推行以草料为主、人工饲料为辅的投食方式。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院长王卫民表明,武昌鱼多年前就完成了大规模人工饲养,“产值上去了,但肉质却下降了。”王卫民说,人工饲养很多实施全人工饲料喂食,这样的方式养出的鱼长得快但滋味不好,“野生环境下的武昌鱼吃的首要是水草,这样的鱼肉吃起来带甜味。”与武昌鱼打了60年交道的中科院院士、鱼类生物学家曹文宣对此也深有体会,“现在从商场里买回的武昌鱼,滋味寡淡,只要猛加调料提味。”
怎么康复武昌鱼的甘旨?参加会议的专家提出了近期相关研讨进展和行动。鄂州市水产局总工程师徐兴川表明,我省前年引进一种盛产在南边的草——皇竹草,进行规模化栽培,本年在鄂州市武昌鱼饲养基地推行以此草料为主喂食武昌鱼,“这种草一年可屡次刈割,产值高,富含蛋白质,是一种非常好的武昌鱼天然饲料。”徐兴川还表明,在调整武昌鱼食谱的一起,武昌鱼品种改良培养也一直在进行中,现在已繁育出第五代武昌鱼,其出产速度更快,“这样左右开弓,既可确保武昌鱼的产值,又能让它不失甘旨。”
本报讯(记者郑汝可 通讯员何能 刘涛 谢子凌)武昌鱼的学名是啥?命名至今发生了哪些改变?昨日,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的“团头鲂命名60周年纪念大会暨团头鲂学术研讨会”上,专家泄漏,现在市民餐桌上食用的武昌鱼,现已培养到第四代,滋味有望比当年更鲜美。
武昌鱼学名团头鲂,最早得名与三国东吴故都的古武昌有关,其时就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歌谣,尔后王安石、苏轼、岑参、等历代名人都写过吟咏武昌鱼的诗词。
中科院院士、鱼类生物学家曹文宣介绍,武昌鱼为我省鄂州梁子湖独有。它有14对肋骨,比一般的鳊鱼多一对。1955年,时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研讨员易伯鲁(下一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入驻梁子湖,为将外形类似的两种鲂鱼区别开来,将其中一个命名为“团头鲂”,这也是新中国建立后命名的第一个鱼种,易伯鲁也因而发现被尊称为“武昌鱼之父”。
到了1956年6月初,主席来到武汉,畅游长江后,吃到清蒸武昌鱼,并写下了妇孺皆知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让这一美食享誉全国,成为湖北招牌菜。
武昌鱼滋味鲜美,野生的却不多。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院长王卫民教授介绍,武昌鱼首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流的隶属大、中型湖泊中,散布比较狭隘,前些年,种质阑珊问题比较突出。
2008年开端,王卫民开端带队走遍长江中游区域,包含鄱阳湖、梁子湖、淤泥湖、天鹅洲等水域,搜集武昌鱼的优良品种,用科学的育种计划选育武昌鱼,现在现已有了成长速度较快、抗病才能较强的第四代,估计下一年请求新品种。
王卫民说,也由于武昌鱼的散布问题,90%以上市民食用的武昌鱼,都来自人工饲养。人工饲养时,为寻求产值,过度运用人工饲料,鱼肉的质量下降。现在,华中农业大学开端推行将产草量、蛋白量都较高的皇竹草作为武昌鱼的首要饲料,鱼类的免疫力进步,肉质更为鲜美,还带有淡淡的甜味。
“清蒸武昌鱼是我的拿手菜,选鱼蒸鱼都有好方法。”昨日,研讨武昌鱼60余年的中科院院士、鱼类生物学家曹文宣向市民叙述,选购武昌鱼,要找前鳃盖骨至眼睛处显金黄色泽的,这一类武昌鱼往往肉味肥美。曹文宣院士说,烹制武昌鱼,为防止酱油等调料夺走鱼的美味,他一般只放些葱、姜、盐、猪油,蒸煮5至6分钟,鱼肉肥而不腻、鲜美滑爽。
艳阳天酒家旅馆名厨欧阳平利也曾泄漏武昌鱼制造技艺的部分做法。欧阳平利的师傅付家宽,曾是东湖宾馆名厨,亲手为烹制武昌鱼。
欧阳平利说,最初为制造的武昌鱼,是先把拍好的姜块和葱结铺在鱼盘里,用两根筷子放在鱼盘两头支撑鱼身,鱼身上再铺姜片和葱段。蒸好后,放上烧好的冬菇、火腿,美观又好吃。现在,艳阳天的活海参扣武昌鱼和吃的口味最为挨近,做法是精选鱼刺最少、最新鲜的鱼肚档清蒸,一位一份。
怎么选购“正宗武昌鱼”?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院长王卫民教授说,实际上,一般鳊鱼与武昌鱼,从口味和营养价值上,都差不多,是不是“有14对肋骨”的“正牌武昌鱼”,其实不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