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曾引起全国消费者的恐慌。近年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频频亮出红灯:先有“毒大米”、“注水肉”,后有“问题腐竹”、“问题银耳”、“问题蘑菇”、“问题馒头”,最近又出现“红心鸭蛋”、“问题粉丝”、“多宝鱼事件”。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有人质问:现在,还有多少东西可以让人放心食用?
“xx不能吃了!”“xx不要买了!”“xx有问题了!”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提醒和议论。至于“还有多少东西可以吃”、“还有多少东西能够放心吃”之类的感叹,更是不绝于耳。什么可以入口,什么不能入口,消费的迷茫,让人们对什么都不敢相信了:“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
所有这些,都是针对食品生产、加工中的问题而言的:食品生产、加工中的问题,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应引起全社会的格外的重视了。
食品生产、加工中的问题,由来已久了。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旧当新、以假乱真、偷工减料等行为,在许多食品中均有表现:有用颜料和水“配置”酱油的,有用甲醇勾兑饮用酒的,有用工业盐冒充食用盐销售的,有用上一年的剩馅加工新月饼的,有用面粉冒充奶粉谋取暴利的,有在食用油里加盐水的……但是,这些表现,与有些情节更恶劣、性质更严重的“恶劣生产”和“违规加工”行为相比,只能算小巫见大巫。
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有些食品生产、加工公司或个人丧失了起码的职业道德和做人准则,不顾法规、纪律、行业操守的约束,进行“恶劣生产”和“违规加工”。于是,各种损伤、降低原物营养成分、甚至对身体有害的“产品”便被炮制出来了:“毒大米”,“注水肉”,含有氯霉素、孔雀石绿的多宝鱼,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的“红心鸭蛋”,就走上人们的餐桌,进而危及人们的健康乃至生命。
有的企业和个人,仅仅为增加体积、加大重量、外观好看、便于销售,就采取了极不道德、极为恶劣的生产、加工手段:面粉不白,有人就过量加入增白剂甚至加入石膏、滑石粉,以致让人吃不出面筋味;馒头不白,有人就用硫磺熏蒸,人们买回家掰开食用时才发现其“表里不一”、“食不甘味”;银耳不白,有人就用硫磺熏,以致营养成分大打折扣;枸杞不红,有人就用碱水洗、硫磺熏,外观是好看了,但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也残留在上面了;蘑菇不够鲜亮,有人就用医院保存标本的浸泡,这样倒是“美观”了,可味道和营养就不敢恭维了;陈旧甚至霉变的大米,擦上工业基础油(石蜡),立马像新米那样晶莹透亮,但这样的大米也就变成了“一级致癌物”;“红心鸭蛋”吃香、好买,有人就给鸭子喂食已被检验有毒的“苏丹红”,蛋黄是变红了,鸭蛋却有毒了;粉丝易断,有人就添加“吊白块”(有毒的工业用漂白剂,国家严禁在食品中做添加剂使用,加热后可分解出剧毒致癌物质),粉丝因为这样变得柔韧、爽滑、不易煮烂,外观、口感也改善了,但食用后的隐患也留在人体内了……“恶劣生产”、“违规加工”都快到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了!一般人想不到的事,个别生产者、加工者想到了;一般人认为无法做手脚的地方,个别生产者、加工者却“富有创造性”地做了,而且把手脚做得相当“漂亮”。一些人的“聪明才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在西北某地,原来人们普遍爱吃鲤鱼,鲤鱼的价格也比草鱼贵得多。后来有人发现,鲤鱼不那么好吃了,便怀疑那是因为喂了啥东西。虽然长得快了,但味道却不鲜美了。有人相信:草鱼是吃草长大的、不吃人喂的食物,因而仍能保持其纯正味道,就热衷于买草鱼,草鱼的价格也因此得以攀升。还是在这一个地区,土鸡的价格一直高于肉鸡,因为人们普遍相信土鸡比肉鸡好吃,土鸡没有吃到不该吃的东西。甲鱼被人们认为是大补的东西,原来售价一直很高,但在某地每市斤竟跌到10元左右,因为许多人对被人为造成“速生”的东西不那么迷信了。有的甲鱼商贩对此心知肚明,就摆出两种甲鱼作对比贩卖。据称,一种是野生的,一种是家养的。两种甲鱼价格相差悬殊。而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很难辨别哪个是野生的,哪个是家养的。
记者在陕西采访时,一位养猪的女企业家和记者说:她卖的猪肉,比市场上一般的肉每市斤要贵1元多钱,但人们还是愿意买她的,因为大家都说这肉香。为什么她的猪肉会这么受欢迎呢?她透露:因为有的人在猪饲料里加了一种药物,猪吃饱了就睡,营养消耗很少,自然就光长肉了。但这样一来,猪肉的口感就差了。
在动物养殖方面,“瘦肉精”的使用是影响最大、也最为恶劣的事例了。“瘦肉精”,又名盐酸克仑特罗,极易被肠道吸收。生猪吃了以后,能改善养分代谢途径,促进肌肉形成,加速生长,可提高10—15%的瘦肉率。但是,这样的肉已经变成了“毒肉”:人吃了以后就会出现头晕、乏力、呕吐、腹泻、肌肉颤抖、心跳过速等症状。
有关动物养殖的种种传言不胫而走:xx喂了激素了,xx吃了添加剂了,xx加了避孕药了……一时间,各种传言让人真假难辨。
恶劣生产、违规加工虽能得逞于一时、也能换取一些眼前利益,但最终伤害、摧毁、乃至搞臭的是一种产品、一个行业,使消费的人一提起来就提心吊胆、避之唯恐不及。因此,它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损害了本行业、同种类型的产品的利益。记者近日在一家大型超市看到,大量咸鸭蛋摆在那里,很少有人问津。尽管商场掰开几个放在那里来证明这些都不是“红心鸭蛋”并且放了一张权威部门的检验报告在上面,但还是引不来多少买主。看来,“红心鸭蛋”事件的影响,一时还难以消除。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苏丹红”,不仅搞臭了其它“红心鸭蛋”,而且殃及无辜的“非红心鸭蛋”。这样的悲剧,在不一样的地区、在不一样的产品上,已经不止一次上演了。留在人们记忆里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一些厂家、商家很无奈,只好寄希望于时间了:但愿时间能消磨一切,让人们逐渐淡忘那令人不快的事情;但愿随着时下人们记忆的消失,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行业能尽快复苏!而实现这种愿望,让人感觉总是那么遥远。有的产品、有的行业从此便一蹶不振。
当然,恶劣生产、违规加工最大的危害还是危及人民群众的健康、乃至生命,败坏社会风气,损伤公共诚信。吃了“毒大米”而损害健康的人有多少?“毒奶粉”,抑制了多少婴儿的正常生长、导致多少婴儿免疫力下降?产生了多少“大头娃娃”?有多少婴儿为此丧生……更令人痛心的是,许多人因为耳闻目睹的事例太多而产生了信任危机:对什么都不相信、不敢相信,对不该怀疑的东西也怀疑。有的人甚至没有安全感,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
因此,我们要从构建和谐社会、保障群众健康的格外的重视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种种恶劣、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充分认识其危害性,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给予严厉打击、沉重惩罚、有力重创,让恶劣生产者、违规加工者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应该说,我国有关部门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问题远没解决,不时有问题从各地区、从各种类型的产品中暴露出来。有些问题,至今还没有被人发现、被人重视,还没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而要解决恶劣生产、违规加工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包括强化道德教育、提高执法能力、更新监管手段、加重惩处力度等在内的各种措施。仅用一个手段、仅靠一种措施,是很难奏效的。要加大日常监督,彻底改变四处堵漏漏不断、被恶劣生产、违规加工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
“为富不仁”,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自古就遭到人们的唾弃,因而从来就是个别现象。在现代文明社会,更不应该让它有容身之地、大行其道。我们有更多的理由、足够的能力根除它的土壤。我们始终相信,我们可完全、也完全应该根治各种“恶劣生产”、“违规加工”,还人民以健康,还经济以秩序,还生产以规范,还社会以正气,还公众以诚信!(庄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