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秦岭黑河娃娃鱼遭偷捕 两厘米鱼苗卖950元(图)

时间: 2024-03-11 21:36:49 作者:产品展示

产品详情 PRODUCT DETAILS

  秦岭腹地黑河上游,是野生娃娃鱼的栖息地。然而,这群有数亿年进化史,享有“活化石”美誉的灵性动物,躲过了天灾,却躲不过人祸。

  钓捕、投毒、电击、炸鱼……偷捕者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分工明确,设暗哨望风、晚间架网捕鱼、现场现金收购、贩卖至陕南或者南方餐馆……暴利驱使下,形成了一条偷捕贩卖娃娃鱼的黑色链条——

  据考证,娃娃鱼已有三亿五千万年的进化史。它是地球上幸存的最古老动物之一,属世界一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野生娃娃鱼喜欢栖息在山地洞穴、石缝和清凉的溪流。秦岭北麓周至县境内的黑河流域,遍布岩洞山石,拥有优质的水资源和适合娃娃鱼栖息的环境。

  黑河起初并没有娃娃鱼。据我省有关专业的人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娃娃鱼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保护动物,娃娃鱼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开始浮现,一些人开始铤而走险,偷捕贩运娃娃鱼。当时林业、水利等行政主任部门以及公安机关,曾多次查获偷捕贩运者,并将收缴的数百公斤娃娃鱼运到黑河放生。

  居住在黑河上游的老人回忆说,20年前,在黑河河道里,随时可在山涧小溪发现一两条“散步”的娃娃鱼。

  当地人说,这种鱼,头宽身扁还能爬。那时,好多人不认识这东西。从前面看,它的头很像小娃娃,前肢也像小孩胳膊。每到晚上,山涧里常常传来“哇声”,听起来像小娃叫唤。此后,慢慢的变多的人知道,这就是珍贵的娃娃鱼。

  “现在基本上没有了,叫声很难听见了。”老人们说,“都快被抓完了,有的投毒捕鱼,有的晚上偷偷张网摸鱼……”

  沿108国道进入黑河森林公园,有一处景点名叫“鱼洞泉”。泉边岩石嶙峋,形似鱼头。在民间记忆里,该泉有个神奇的现象,每年谷雨前后,藏在泉洞里越冬的鱼纷纷涌出。相传村民每到此时都背着篓排队捕鱼,最多时每天可捕鱼上千斤。

  周至县渔政监督管理站站长黄庆华说,上世纪90年代,成年野生娃娃鱼的黑市价格就已达到4000多元钱一公斤,现在南方一些城市,黑市卖到七八千元一公斤不足为奇。奇高的卖价与野生数量更为稀少有关。

  “娃娃鱼在野外生长很慢,进食的积极性也不高,老百姓常说‘娃娃鱼等滩口(懒得动嘴),等吃自来食’,这是野生娃娃鱼稀少的又一个原因。野生的一般要3-5年才能长到1-2斤重。”黄庆华介绍。

  根据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娃娃鱼人工繁育的子二代(野生娃娃鱼的孙子,它的父亲是子一代)、伤残体以及不能生育的,可上市经营销售。但黑市上,还有多数被偷捕的野生娃娃鱼在贩卖。

  “关键是利润太高了,尤其是去年,黑市上货源短缺,大约两三厘米长的种鱼,每尾可最高卖到950元,最低都卖到350元一尾。”当地知情者说,非法捕捞如果不彻底遏制,将使黑河上游娃娃鱼濒临灭亡。

  据介绍,此前黑河娃娃鱼多的时候,曾有捕猎者一晚能抓走近百条娃娃鱼幼苗,现在娃娃鱼少了,捕猎者一晚上一般能抓走三两条到十来条幼苗。抓鱼的多是本地山民。这些娃娃鱼,大多流向陕南或南方的私人养殖场(多为没有合法手续的黑养殖场)用来搞繁育,或者养大卖给餐馆。因为野生娃娃鱼的生存能力强,而人工繁殖的成活率低,所以不断有黑手伸向野生娃娃鱼苗。

  自从鱼洞泉慢慢的出现偷捕野生娃娃鱼的现象,当地政府立即采取一定的措施,打击捕鱼者的猖獗行为。2001年前后,周至县政府在河道沿途发出通告,明令在此“禁渔”。水务部门(前身为水利部门)在区域内做相关法规宣传,同时与公安机关配合多次打击处理捕鱼者。

  经过一番整治,黑河河道附近的大多数村民不再下河捕鱼,偷捕野生娃娃鱼的现象被遏制。但在暴利诱惑下,仍有个别不法分子偷捕,手段越来越“高明”、越歹毒。

  据当地群众讲,偷捕者所用手段不仅多样而且大多具有毁灭性。起初,偷捕者最常用的方式是“钓捕”,就是用鸡肉、小鲜鱼等肉食下饵,在娃娃鱼出没的洞口下钓钩;其次发展到炸鱼、毒鱼、电鱼。电鱼不至于伤害娃娃鱼,顶多把鱼电晕;而用毒药甚至用炸药来捕捉娃娃鱼的,大多数娃娃鱼都会惨遭毒手而死亡。

  伴随着娃娃鱼数量锐减而来的,则是这群偷捕者的因偷捕而富。尽管1986年娃娃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仍有一些人铤而走险。

  春季来临,经历寒冬的娃娃鱼开始出洞觅食。当成年娃娃鱼越来越稀少的时候,残忍的非法捕猎者盯住了那些夜间活动的幼小鱼苗身上。

  此现象立即引起西安市和周至县两级渔政监管部门重视。从3月1日开始,在政府全力支持下,渔政监管部门展开打击偷猎娃娃鱼保护野生珍稀动物的专项行动,期间,周至县公安局密切配合。

  3月6日凌晨6时,静谧的秦岭山尚处在睡梦中。在黑河河道的鱼洞泉旁,西安市水务局渔政监督管理处梁鹏、西安市渔政监督管理站副站长渠俊武等6人,早已守候在河道两侧,观察捕鱼者偷捕规律并随即抓捕。

  就在执法人员准备行动时,两名小学生模样的女孩在附近转悠。两女孩随即向鱼洞泉方向喊话,“爸,有人呢,快上来啊……”两声喊话过后,鱼洞泉旁出现四五个身影,快速蹚水过河,瞬间消失。

  周至县渔政监管站副站长武周胜,随即追赶一名还未逃窜的成年放哨人员。然而,在追出百米后,此人从十余米高的高崖跳下深潭,游水过河后,逃入山林中。

  在其逃跑的路上,记者看出捕鱼者仓皇逃跑时丢失的一部新型对讲机。据当地渔政管理人员介绍,由于该地手机没信号,偷捕人员专门配备对讲机和大灵通,随时方便联络。而渔政执法人员因经费原因,尚未配备这些设备。

  就在此前的连续多天,周至县渔政执法人员曾多次潜伏现场追捕偷猎者,但由于偷猎者熟悉复杂的山区地形,最终逃之夭夭。

  此前,为抓捕到偷猎者,黄庆华曾拿着摄像机潜伏在寒冷的山谷取证。因长时间在山石上守候,他的双膝落下了风湿。他曾发现三四个偷猎身影,但稍微发现亮光,偷猎者在山谷和峭壁上健步如飞,消失在夜色中……

  3月7日晚9时许,周至县渔政监管站站长黄庆华带人再次行动。此次,与他们一起行动的还有周至县公安局治安大队近20名民警。行动前,渔政与警方围绕捕猎地部署周密方案,兵分6路,在夜色中把守捕猎者可能逃脱的路口,但直至8日凌晨2时许,狡猾的捕猎者没有出现。

  凌晨5时许,黑色的群山轮廓依稀可辨,寂静山谷中只有哗哗的河水声。清晨6时30分,山间村民家传来鸡鸣声,天色泛白,鱼洞泉再未出现捕猎者踪影。渔政和公安联合行动人员一夜未眠。

  渔政人员秘密调查发现,捕猎者异常警觉,一有风吹草动,他们要么收手,要么与执法人员展开游击战。在未展开专项行动前,偷猎者往往在凌晨0时到4时左右活动,但在行动展开后,偷猎者将活动时间改到0时前。

  10日晚8时,周至县渔政和周至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再次联手展开秘密行动。当晚9时许,抓捕组兵分4路,在偷猎者可能的偷猎地四周提前布控。此时,鱼洞泉口捕猎者事先放好一张渔网,诱捕从洞内游出的小娃娃鱼,但四周并未见异常灯光和捕猎者的影子。

  深夜的秦岭寒风料峭,渔政人员和公安人员潜伏在冰冷的山洞或山石后一动不动。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抓捕人员连续埋伏了七八个小时,仍未见捕猎者的动静。东方泛白,又是一夜未眠,但狡猾的捕猎者仍未现身。

  清晨6时许,警方果断决定,对事先掌握的涉嫌偷猎的5名人员进行抓捕。但除村民张某外,其余偷猎者均长期未回家居住。村民张某承认自己曾去偷猎过,但没偷到。警方将其移交至渔政部门进一步处理。

  虽然没有抓着捕猎者,但渔政人员连续两晚都在捕猎者设置的渔网里发现了受困的数尾娃娃鱼幼苗。这些鱼苗,都被带到“西安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生态保护驯养繁育基地”实施救护。

  目前,周至县渔政部门与当地警方联合行动,在当地展开声势浩大的严打战役,决心斩断偷猎者的“黑手”。

  据悉,黑河流域野生娃娃鱼的现存量有数千尾,主要分布在沿黑河主河道108国道38km以上至砂厚路长27km范围内,上游的大蟒河、板房子河、清水河、虎豹河等主要支流也有少量分布。

  由于野生娃娃鱼分布区基本都在潮湿、阴暗的石洞,及海拔300-1500米的冷水性山涧溪流中,这给渔政部门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作为行政主任单位的周至县渔政监督管理站,目前仅有6名成员,除了兼管水产监督外,还要负责其他水生珍稀动物的保护。

  尽管经费紧张,但在上级的帮助支持下,周至县渔政部门6名执法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在这里坚守了近8年。渔政人员印制大量宣传标语,沿黑河河道村庄宣传,提高当地村民保护娃娃鱼等珍稀动物的意识,并在河道附近的保护区内设立警示牌。除加大巡查力度外,渔政人员与公安、环保、林业等部门密切联系,形成合力,打击偷猎者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提升区域生态安全。

  据了解,为保护黑河流域的野生娃娃鱼、细鳞鲑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01年,在西安市政府支持下,市水利局在周至县就峪建成“西安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生态保护驯养繁育基地”。目前,基地已初具规模,先后救护大鲵近百条,细鳞鲑上千尾。同时,基地积极开展大鲵人工繁育,现在已突破人工繁殖难关,年繁育大鲵幼体数百尾。

  “适宜的生态环境,一定规模的种群数量,对分布在黑河流域的大鲵、细鳞鲑和水獭而言,已经具备了繁衍和发展的条件。”我省保护珍稀动物的一名专家说。

  在专家看来,这里缺失的是没有建立省级的自然保护区;要更好地保护黑河流域珍稀水生动物,必须建立省级保护区。如果省级自然保护区能顺利建立,这里会得到充实的人力资源以及基础设施和渔政人员装备的保障,部分保护区域可设立监控系统,从根本上缓解娃娃鱼的保护危机。

  目前,西安市水利、渔业等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向上级申报成立黑河流域省级自然保护区。娃娃鱼等珍稀水生动物保护任重道远。本报记者 孙洪伟 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