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条400多斤的“青鱼王”,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因为这条鱼实在是太大了,据说这条鱼在网里挣扎时,差点把鱼船都拽翻了。
不过,这可不是最大的鱼,2007年上海市的一位渔民,曾经误捕一条重达700多斤的野生中华鲟,跟人比起来可谓是庞然大物。最后这条中华鲟被送到当地水产研究所,保护了起来。
那么,三峡大坝拦坝了将近20多年,蓄水池已经175米深了,里边最大的鱼会有多大呢?我会在文章末尾给出答案。
三峡水库,是三峡大坝建成后蓄水形成的一个“高峡平湖”,长约600公里、宽约1.8公里,涉及湖北、重庆的21个县市。大坝蓄水到175米后,江水向西回流到重庆境内,形成一个总库容393亿立方米的人工湖泊,据统计,如果要将三峡水库中的水全部放完至少需要128.9万秒才行,也就是两周左右。
三峡水库最大的功能就是防洪,它相当于一个巨型“堰塞湖”,连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能抵挡,在设计之初,还特意腾出了30米的水位,确保三峡水库可以在雨季存储221.5亿立方米洪水(4个太湖的蓄水量)。
这样就会把长江上游洪峰拦住,防止长江中下游洪水泛滥。2020年那场长达一个多月的强降雨,就是靠着三峡强大的防洪能力,才没有形成洪水。
通常来说,大坝的坝口流水非常湍急,这让鱼类很难存活,不过三峡大坝在最初设计时也考虑到了这点。为了保证鱼类的生存,三峡水库可以通过人工调降水位,将鱼聚集在固定的地点,然后抬升水位与上游保持平衡,开辟出一条鱼道,确保长江上下游的鱼类,可以自由的生长和繁殖。
那么,如此庞大的蓄水池能装下多大的鱼呢?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三峡水库中里有多少鱼类。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全长6387公里,水系十分发达,共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而且鱼类资源极其丰富,据统计,长江流域的鱼类共有424种,其中特有鱼类有183种,占我国淡水鱼总数的52%。
包括我们常见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也生存着名贵的中华鲟、长江白鲟(2019年灭绝)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目录的珍稀鱼类,甚至还生存着白暨豚这种我国特有的小型淡水鲸。
不过因为三峡大坝的阻隔,许多鱼类无法正常地通过三峡,再加上当地的水污染,以及渔民过度的捕捞,使得许多珍贵的水生生物都面临这灭绝的危险。
为了保证长江中鱼类的生存,我国在2020年实行了10年的长江禁渔年,再加上三峡水库蓄水量的增加。我想在未来,这里必将是鱼类生活的天堂,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也会进一步改善。
理论上来说,水库越深越适合大鱼生存,比如经常拿“水怪”当噱头的英国尼斯湖,面积才39公里。与之相比,三峡水库可谓巨无霸一样的存在,那么三峡水库里面的鱼类能长到多大呢?
老渔民经常说,“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其中千斤腊子指的是中华鲟,万斤象指的是长江白鲟,而黄排指的是胭脂鱼。可见长江白鲟是长江中最大的鱼,中华鲟次之。
长江白鲟是中国淡水鱼之王,成年白鲟体长可达8米,而且速度飞快,别称为“水中老虎”,然而受过度捕捞和大坝的修建的影响,人们已经很久没发现长江白鲟的踪迹了。上一次还是在20多年前,一位渔民误捕了一条体长5米,重300斤的长江白鲟,这也是人们见过的最后一条白鲟。
在2019年12月23,长江白鲟正式宣布灭绝,不过仍有科研人员认为,在偌大的长江流域中,依旧有人们未发现的白鲟生存着。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后,长江鱼王的宝座就被中华鲟取代。
中华鲟是一种底栖型鱼类,以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为食,成年的中华鲟体长可达5米,重达600多千克,寿命可达40岁,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同时,中华鲟也是一种洄游鱼类,它们从出生起就会顺着长江游入大海,在海洋生活10年后,到了产卵期的时候,才会重新游回到长江上游产卵。
中华鲟回游的航道也恒古不变,这也是它濒临灭绝的原因,因为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修建,阻断了中华鲟的洄游之路。所以现在的中华鲟只能依靠人工繁殖,才能保证种族规模。不过,与长江白鲟不同,近年来经常有渔民误捕中华鲟,从700多斤,到100多斤的都有。
除了这两种巨型鲟鱼外,三峡流域中的“四大家鱼”也有成为大型鱼类的潜质,比如云阳龙缸景区曾发现一条体重300多斤的鳙鱼(胖头鱼);重庆忠县的渔民曾捕捉到一条400斤的青鱼。
除此之外,三峡流域还生存这一种可以长大300多斤的鲶鱼,因为这种鱼类繁殖实在太快,还喜欢在河底生存,一度被不知情的人当做是长江“水怪”,为人们留下十分丰富的想象空间。
通常来说水库越深鱼越大,记得小时候,村子里曾有座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水库,后来水库拆除,在里面就发现了一条200斤的青鱼,而三峡水库那么大的面积,有大鱼是理所当然的了。
而且水深对鱼类的影响是有多种方面的,首先,水越深水温就越低,而每个鱼种对温度的适应性是不同,比如青鱼在水温20度的时候,明显要比水温25度的时候更有活力。
而且随着深度的增加,越到深水区溶氧量越低,一些体型小的鱼类难以自由活动,影响觅食,因此只有体型身形大的鱼类才能在深水区生存。此外,很多大型鱼类的食物也只有在深水区才能找到,所以除去产卵期,大鱼一般只会栖息在水相对深的地方。
三峡流域的鱼类根据水质不同,拥有不同的生长规律。比如体长12厘米银鱼,一般生活在长江的中层,那里水质含氧量适中;而生命力强大的大型鲶鱼,则生活在相对浑浊的深水区;像我国特有的鲥鱼,通常长到15厘米,就会从淡水区进入到海洋里生活。
而且三峡流域的水质非常好,水清鱼肥,长江流经的区域也非常多,这就使得水中的营养丰富复且多样,极其适合大型鱼类的繁衍和生存,使三峡水库中的鱼类个个膀大腰圆、肉质肥美,体型大的不像线.大型鱼类的食物充足,而且天敌少
制约鱼类生存的有两大因素,一是食物来源;而是天敌威胁。而这两项对三峡水库中的鱼类来说,都不是问题,因为三峡流域有数不清各种水生生物,贝类、甲壳类、软体类应有尽有,它们都是大型鱼类的食物来源,确保鱼类可以正常发育生长。
而且,许多大型鱼类除了渔民外,就没有天敌了,目前长江中最大的食肉鱼类就是中华鲟,而中华鲟的食物都是小型水生生物。因此,像青鱼、鲶鱼等鱼类在没有捕捉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生长,越长越大。
其实,早在三峡水库刚刚建立的时候,就增加了鱼梯(鱼类回游的渠道)、繁衍中心等保护措施,以提高鱼类种群数量。与此同时,还大力发展中华鲟等濒危物种的人工繁殖工作,但收效甚微。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